火星娱乐平台-首选威高股份(01066):骨科业务单独上市有望加快发展,多品类扩张的耗材巨头
威高股份(01066)是一家拥有深厚底蕴、低调务实的国产医疗器械巨头,已实现从单一品类向多品类的成功扩张,在多个赛道均已做到领先地位,彰显经营实力。重点布局医用制品、药品包装、骨科和介入四大领域,不断优化高毛利率产品结构占比,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成功进行多品类扩张,践行国际器械巨头成长之路。与市场部分认知的公司多元布局、投入资源分散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医疗器械行业特征决定了多品类扩张是成为巨头的必经之路,而公司具备较高综合经营实力,且在所布局领域均已处于领先地位:①医用制品:国内领先品牌,注射器等多项产品国产份额第一,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引领国内临床产品升级;②药品包装:国产预灌封注射器与冲管注射器第一,行业壁垒高,竞争格局好,有望受益于临床安全意识提升、新冠疫苗等生物制品需求提升下的行业扩容;③骨科:规模最大的国产骨科龙头,产品布局齐全,脊柱领域国产第一,创伤国产第二,关节国产第三,份额持续提升,尽享黄金赛道红利;④介入:收购全球领先品牌爱琅,美国前三,活检及引流产品在国内具备稀缺性,蓝海市场前景广阔,国产转化渐入收获期。
骨科业务单独上市有望加快发展,公司整体价值迎来重估。公司已于2020年6月提交骨科子公司于科创板的分拆上市申请,上市后有望提升骨科业务独立融资能力,提升对骨科业务管理层的激励力度,植入物扩产、研发中心建设、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有望加快骨科业务长期发展。
母公司集团资产群星璀璨,重合业务有望通过纳入整合聚力前行。母公司威高集团下辖医用制品、血液净化、骨科、医疗装备、药业、心内耗材、医疗商业7个产业集团,在全球医疗器械15大细分市场中进入11个领域。上市公司于2018年重新梳理划分产品线,集团内其它重合业务(创伤管理、麻醉手术、血液管理、介入等)有望纳入上市公司,与现有业务充分整合后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
威高股份始终专注于产品创新升级。威高股份(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拥有深厚底蕴的医疗器械巨头,正如其简称“WEGO”一样,公司始终秉承行胜于言的务实之风,不断开疆拓土,持续引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2004年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之初主营一次性医用耗材,随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保持快速增长,并先后拓展骨科(2005)、血透(2008)、介入(2018)业务,完成了国际医疗器械巨头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从单一品类到多品类的扩张过程。2014-2017年面临限抗、限输、招标降价等政策压力,公司增速有所放缓,为助力血透业务更好发展,2017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对威高血液的持股比例由70%降低至49.34%,后稀释到43.3%,不再纳入上市公司报表。2018年1月成功完成收购美国介入器械领先生产企业——爱琅,拓展肿瘤介入及血管介入领域。2018年8月,公司股票在香港市场顺利实现全流通,之后对业务进行重新梳理,划分为通用医疗器械(临床护理、创伤管理、医学检验、麻醉及手术相关产品)、药品包装、骨科、介入产品、血液管理五大板块、八大产品线,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公司的发展愿景是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每个细分领域都努力成为中国市场主导品牌,产业做宽,领域作全,技术做精,服务做优,渠道做深。
公司持续保持稳健增长,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毛利率。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达103.64亿元,同比增长17.66%,归母净利润18.45亿元,同比增长25.25%,毛利率通过产品结构优化进一步增加,达到62.77%。公司收入以临床护理产品为主,收入占比41.1%,继续保持市场优势地位;骨科、介入和药品包装收入占比持续扩大,拉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其中,2019年骨科业务收入占比15.0%,同比增长34.1%,继续巩固脊柱领域的优势地位;介入业务收入占比16.0%,同比增长14.6%;药品包装业务收入占比12.4%,同比增长34.1%,增长势头强劲。
低值耗材不“低值”,招标降价压力下通过产品升级带动毛利率提升。医疗行业耗材集采并非新鲜事物,从医院招标到政府招标,传统竞争激烈产品的降价压力始终存在,但公司通过产品持续创新升级,实现了毛利率的稳健增长,行业监管政策不断催化国产替代与行业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公司目前注射器、输液器等低值耗材收入占比较高,但主要布局其中毛利率较高的专用型、功能型等高端产品。公司2019年继续优化产品组合,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不断维持盈利能力。2019年公司高附加值产品(毛利率超过60%)的营业额占比达60.2%,较2018年的59.9%进一步提升。
带量采购多产品中标,销量提升,整体收入保持稳定。公司在安徽省、江苏省、南京、泰州、宿迁、无锡等多地的带量采购政策下中标不同产品,终端中标价有所下降,但对收入端影响不大或稳中有增。部分产品采取经销模式,降低的中标价未达到出厂价,销量上升有望增加公司收入。
威高在低值耗材领域产品布局齐全。根据医械研究院测算,注射穿刺类在低值医用耗材中占比最大,约30%左右,其次为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类等。我国低值耗材市场中国产厂商占多数,竞争激烈,威高在注射穿刺类、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类、手术室耗材类、麻醉耗材类等多个领域均有布局,涉及低值耗材市场2018年约500亿元,预计2019年达600亿元。威高这些产品2019年合计销售额为54.24亿元,市场份额仅9%。
公司拥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产品线。公司临床护理业务包括血管输液器械及非血管输液器械、输液器、注射器、留置针、穿刺针、临床特定用途的一次性使用各种套装,产品种类丰富。
公司注射器在中国销量份额约12%。2018年全球一次性注射器市场规模近76.31亿美元,实际销量711.88亿支,平均增长率为5.1%。中国年消耗注射器数量约150亿支,其中专用注射器(包括精密、避光、微剂量注射器)市场占整体输液市场的接近30%,主要面向三级医院住院部。威高股份是国内最大的注射器生产商,年产注射器15.47亿支,市场份额约12%,主要定位于专用注射器(占威高自身的70-80%),在比较高端的专用注射器市场地位突出,其中威高辐照注射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100%。
中国新型注射器使用比例逐渐提升。现阶段,我国注射器市场仍以常规注射器为主,一次性使用自毁/回缩自毁式无菌注射器占比较少,主要在疫苗注射领域使用。随着注射器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自毁/回缩自毁式无菌注射器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预计我国一次性使用无菌自毁/回缩自毁式注射器占比不断提升。公司积极推进新型注射器,2019年毛利率50.34%,较2017-2018年的47.50%、48.57%进一步提升。
目前中国输液器市场增速3-5%,其中基本输液器市场年需求在100-120亿支左右,县级以下用量大,但单价较低。专用输液器年使用量不超过10亿支,单价10-40元/支,附加值相对较高。
威高股份是国内最大的输液器生产商,年产输液器6.4 亿支(销量份额约5-6%),主要定位专用输液器(占威高自身的70-80%),市场地位突出。公司产品从低端的常规输液器转向中高端的超低密度聚乙烯输液器(TPE 输液器)、高效过滤避光输液器和微剂量高效过滤器等,拉动整体业务稳健增长,其中TPE输液器产品在国内专用高端输液器市场上占有率高达 85%。2019年公司输液器毛利率65.20%,较2018年的61.67%明显提升。
中国留置针使用数量可超10亿支。留置针用于留置患者静脉连续输液,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漏,对血管的刺激性小,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根据草根调研数据,中国年消耗留置针数量约为5亿支,国产化率约50-60%,其中威高出货量8500万支左右,在国内市场份额约17%,成为继美国 BD 公司之后的第二大供应商。随着中国诊疗人次稳步提升,留置针使用比率不断提高,预计未来行业仍将保持10-15%增速扩容,预计2025年行业留置针使用数量可超10亿支。
公司2019年留置针毛利率有所提升。公司留置针包括普通留置针和安全留置针,其中普通留置针同质化严重,主要依靠价格竞争,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优势在于型号齐全,已形成多条系列产品线。安全留置针同质化也在加剧,公司优势在于具有双重功能,既能防止针刺伤,又能防止血液污染。2019年公司安全留置针占比提升,毛利率达84.89%,较2018年的80.84%进一步提升。
公司多种低值耗材中标带量采购,有利于龙头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目前多个地区以地市为单位组织功能型输液器、留置针等低值耗材带量采购,公司渠道网络广泛,生产规模大,具备成本优势,已在多地成功中标。如2020年1月山西临汾针对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普通型)组织带量采购,最终鱼跃医疗、威高股份成功中标,公司获得20%采购量。带量采购是加速扩大规模的契机,短期内涉及品种可能会有波动,但长期来看,中小企业产品研发实力弱,即使中标,保持长期的竞争力和临床服务的能力难度较大,采购量已经向行业头部企业集中。
血液管理业务产品包括血液采集、储存、分离、灭菌消毒等。2019年公司血液管理业务实现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公司收入的4.4%。其中公司血袋产品市场份额超过日本泰尔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80%。
产品包括创面愈合辅料、伤口缝合、伤口清理、与非血管内导管配套用体外器械等。2019年公司创伤管理业务收入为3.7亿元,同比增长23.2%,收入占比仅3.6%,规模尚小,仍处于培育阶段。
近年来全球医用敷料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稳定。根据BMI Research的统计,2014-2018年,全球医用敷料市场规模由111.01亿美元增长至121.58亿美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由此带来的溃疡、褥疮等病症患者的增加,预计2020年达到132.84亿美元。主要国际生产公司包括Smith&Nephew、McKesson、Medline、Hartmann、Lohmann & Rauscher、Medtronic,Inc等。根据振德医疗招股书数据,目前国内市场敷料以国产为主,市场份额约80%,进口厂家主要以新型敷料为主,主要厂家包括强生、康乐保等。威高拥有多种功能性敷料,有望凭借产品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产品包括采血器具、血糖检验、活检针等,2019年公司医学检验业务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6.8%,占比1.8%,规模尚小,仍处于培育阶段。
公司医学检验业务增速高于市场平均。医学检验行业的上游产业包含医疗器械、诊断试剂、耗材等,下游产业为各种医疗服务机构。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362亿元高速增长至2018年的604亿元,同比增长18.43%。目前,全球体外诊断领域主要为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北美、欧洲和日本占据80%的市场份额,中国地区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医疗消费不断增长,预计未来将成为全球体外诊断市场新的增长点。
产品包括全身麻醉耗材、局部麻耗材、麻醉辅助耗材、ICU使用的器械、开放及微创手术器械等。2019年公司麻醉及手术业务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41.1%,占比1%,规模尚小,仍处于培育阶段。
公司药品包装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产品包括预灌封注射器、冲管注射器。2019年公司药品包装业务实现收入12.8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2.36%,同比增长34.1%。其中预灌封注射器进一步扩大在生物制药包装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冲管注射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了进一步满足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公司持续扩大产能,2019年继续扩建了预灌封注射器、冲管注射器车间等生产设施,后续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预灌封注射器是具备明显优势的新型药包材。预灌封注射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药包材,主要用于高档药物的包装储存以及注射。一般为组合件,主要由管套、活塞、推杆、锥头和护帽组成。带注射针的为针头嵌入式,不带针的分为锥头式和螺旋头式。使用过程中,通过灌装机在针管内灌装药物,再将活塞压入,将药液密封,然后加装推杆使用。预灌封注射器省去了药品从包装到针筒的转移,有效减少了因吸附造成的浪费,并避免了药品的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此外,预灌封注射器采用定量加注药液的方式,比医护人员手工灌注更加精确。
全球市场规模达46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仅约10亿元,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全球第1支预灌封注射器于1984年诞生于美国BD公司,此后逐渐应用于美国、欧洲市场,主要用于疫苗、生物制品、生化类产品、抗血栓药、美容产品等高产值产品的包装,也可用于眼科、耳科、骨科、妇科等手术冲洗。2019年全球预灌封注射器市场规模为46亿美元,在所有形式的包装容器中增长速度最快。BD全球份额约60%,销售额大概30亿美元。威高2005年上市国内第一支玻璃预灌封注射器,目前国内预灌封注射器市场规模仅约10亿元,生产厂家包括BD、威高、山东药玻、宁波正力、淄博民康等,威高当时凭借快速反应优势逐渐抢占BD份额,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 70%,超过美国BD。
关联审评导致下游客户粘性强,产能稳步扩容,国内制剂企业出海有望打开长期空间。威高目前对国内生物制药企业覆盖率大于90%,由于药品包材与药品实施关联审评制度,制药企业若更换包材需要重新申报,因此客户粘性强,预计未来整体增长趋势稳定。其中1/3用于疫苗,药妆领域应用刚刚开发。因为中国生物制品市场需求较大,公司产能稳步提升,目前产量已接近4亿支/年,预计未来3-4年产能翻倍。未来有可能随国产生物制品企业共同出海,进一步拓宽长期天花板,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积极筹备新冠疫苗产能。WHO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29日,全球已有149个正在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项目,其中17款疫苗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我国有7款,分别为武汉所的灭活疫苗(III期)、军科院与康希诺联合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III期)、北京所的灭活疫苗(III期)、科兴中维的灭活疫苗(I/II期)、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灭活疫苗(I期)、中科院微生物所与智飞生物联合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I期)、军科院与沃森生物联合研发的mRAN疫苗(I期)。2020年4月15日,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生产车间,投入使用后新冠疫苗产能将达到年产1.2亿剂。7月1日,全球唯一的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综合体——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疫苗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综合体也宣告落成,设计产能为年产1亿剂次,积极筹备新冠疫苗产能。
新冠疫苗需求有望贡献显著增量。2020年7月16日,公司作为预灌封产品生产企业代表,参加北京召开的新冠疫苗企业产融对接座谈会。按照指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的贡献。自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威高为确保新冠疫苗用预灌封产品供应,投资建设了10万平方米的生产厂房,设备到位后将实现年产能16亿支以上。目前,第一个新车间已投入使用,并计划于2021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威高预灌封产品产能将突破6亿支。已与新冠疫苗研发企业合作,有望积极承接相关订单,贡献显著业绩增量。
冲管注射器是一种用于不同药物治疗的间隙及输液前后对导管的管路末端进行冲洗、封闭的新材料,多用于静脉留置针、PICC导管的临床护理。可明显改善临床手工配制高污染率的特点,避免传统冲管工具带来导管相关感染。
预充式冲管注射器具有高行业壁垒。预充式冲管注射器内含氯化钠注射液,虽用于不同药物治疗的间隙、封闭、冲洗导管的管路末端,但会有一定体积的液体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因此国家药监局规定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预充氯化钠注射液的生产灌装过程还应当同时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氯化钠注射液应取得我国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医疗器械企业需要同时符合上述管理规范才可以进入预充式冲管注射器领域,因此具有高行业壁垒。目前国内主要有威高和BD两家生产,其中威高市场份额40%左右。
带量采购降价后有望加快中国冲管注射器使用渗透率提升。目前国外已普遍使用预充式冲管注射器,而国内目前主要需求在三级医院,且受到耗占比、医保控费控制,国内市场规模仅约15亿元。根据留置针、PICC管、CVC管使用量测算,即便纳入带量采购降低产品终端价格50%,中国冲管注射器市场空间仍有131.4亿元,仍有较大渗透率提升空间,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威高作为行业龙头有望率先受益。
骨科业务稳步增长,行业地位突出。公司的骨科耗材业务集中在下属子公司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辖健力邦德(创伤)、威高海星(高端关节)、北京亚华(中低端关节)、明德生物(骨水泥)等多个骨科平台。威高骨科于2005 年成立,2007年公司与跨国公司美敦力合作组建美敦力威高骨科器械有限公司,威高和美敦力分别持股比例为49%、51%,双方合作为威高积累了大量骨科植入耗材研发、生产及销售等方面的先进经验。2012年美敦力退出合资公司,此后骨科业务在公司运营下持续保持稳健增长,2019年威高骨科业务收入达15.74亿元,同比增长29.96%。2020年6月11日威高骨科向上交所提交建议于科创板上市的申请,目前威高股份持有80.5%左右的控股股权。
中国国骨科植入市场规模稳步增加。根据标点信息相关研究报告,中国骨科植入器械市场规模(出厂)由2015年的16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0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7.03%,高于全球市场整体增长速度。中国骨科手术治疗渗透率仍明显低于海外,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患病人数不断增加、骨科植入手术不断普及、患者对骨科植入手术支付能力提升、产品升级换代等多重因素驱动中国骨科市场稳步扩容,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骨科植入物市场规模将达到607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4.51%。
国产替代初期,看未来十年,中国骨科关节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第七届中国髋关节外科学术大会数据,2018年中国髋、膝关节手术量分别为43.93、25.93万台,植入渗透率仍远低于美国2018年水平,其中髋关节植入渗透率约为美国的1/5(0.031%vs.0.14%),膝关节渗透率约为美国的1/12(0.019%vs.0.22%)。与髋关节相比,膝关节国产替代空间更大,若以2018年中国髋、膝关节植入手术量增速预测未来手术量增长,有望在在2028年关节植入渗透率与美国相当,中国骨科关节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骨科不同细分领域市场特点差异较大。国内三大骨科领域具有差异化特点,创伤领域单一品类开发壁垒较低,大部分小型骨科企业均可生产,但拥有完整创伤产品线的公司较少。国产化替代率最高,市场规模最大,但集中度较低,品类丰富度及临床快速响应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脊柱与关节领域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创新产品开发难度大,国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外资企业在高端市场占主导地位,国产化率相对较低,行业龙头有望受益于未来产品渗透率提升,加快国产替代。
公司为国产骨科第一,但国内市场份额不到5%,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标点信息的相关研究报告,2019年公司骨科业务销售规模位居国产第一。各细分领域均排名靠前,其中,脊柱、创伤、关节三类产品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国内厂商第一、第二和第三,在各国产骨科龙头公司中产品线最为均衡,具有领先的市场规模和行业地位。但市场份额不到5%,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仍有较大份额提升空间。在国内企业中,威高凭借产品线齐全、研发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等竞争优势,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逐步扩大,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坚持自主创新,骨科在研项目丰富。公司研发中心以脊柱、创伤、关节和运动医学领域作为研发方向,开展多项研究,其中部分产品用以填补国产空白,打断进口垄断;部分产品用以升级优化市场现有产品。例如,目前国内尚无双涂层融合器同类已上市产品,公司在研项目钛和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双涂层PEEK 融合器可极大促进融合效果,加速骨长入到假体的多孔表面内。产品的更新换代将有利于公司巩固在国产骨科领域的龙头地位,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
高值耗材带量采购与药品不同,龙头骨科公司有望在行业变革中加快份额提升。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已陆续开展地方性的骨科耗材集中采购,预计2020年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新一轮高值耗材集采,打破现有竞争格局。与药品带量采购主要比拼制造成本不同,高值耗材集采需要平衡企业制造成本、组件丰富度、临床使用习惯、临床服务能力等不同因素,龙头在变革中更具竞争优势。此外骨科高值耗材主要采取经销模式销售,渠道环节空间较大,从目前各地带量采购实践来看,终端降价对出厂端影响有限,龙头骨科公司有望抓住行业变革机遇,实现快速增长。
成功收购Argon(爱琅),从影像介入拓展到肿瘤等其他介入领域。公司于2018 年1 月23 日完成对美国医疗器械Argon Medical Devices Holdings, Inc.的收购,收购价为844.2百万美元(EBIT 12.5X,约合人民币53.98亿元),持有89.8%股权。Argon主要生产和销售肿瘤介入及血管介入手术的医疗器械,主要产品为活检产品、血栓管理设备、引流管及导丝及其他辅助设备。
Argon是全球知名品牌,产品销往欧美等发达地区。Argon 于1972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在全球拥有约800名员工,拥有悠久发展历史,在活检与引流领域产品线丰富,品牌知名度较高,核心产品在美国市场市占率位居前三。2019年Argon实现收入2.07亿美元,主要来自活检、血管介入、引流及导丝配件等,销售地区覆盖美国、欧洲、亚洲等区域。
Argon整合工作稳步推进,梳理渠道,推进海外注册产品国产化。2018年7月,公司对爱琅的管理层做了股权激励。2018年底公司成立爱琅中国,把爱琅在中国主要销售的注册证进行梳理。收购前,Argon在中国的销售由经销商代理,收入占比仅低个位数。完成收购后,公司把原来爱琅在中国的代理商转为爱琅中国的代理商,原有的17个产品继续由原来的代理商进行销售。新的注册证由爱琅中国自身管理销售团队,借助公司医疗领域渠道与资源在各省份发展经销商,充分发挥其产品稀缺性优势,预计未来国内收入占比将快速提升至10-20%。收购Argon后,公司的分销网络大幅提升,扩展至全球逾88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美国和英国均拥有专业化经销团队,预计将加快布局欧美市场;同时,包括中东、南美、除中国外的亚洲市场在内的海外地区也预期保持10%以上的增长。
中国介入市场规模庞大,公司介入业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 版)》,2018年中国介入市场规模达400亿元以上,增速20%以上,目前只有心血管介入耗材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其余细分市场仍以国外厂商为主,进口替代空间大。公司在2017年的介入业务主要为影像介入,现有介入业务新增肿瘤介入、血管介入。2019年公司介入业务实现收入16.56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Argon贡献86.4%业务收入,公司将进一步扩大Argon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凭借爱琅产品在中国的稀缺性,将实现介入业务的快速增长。
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肿瘤的一线治疗手段。肿瘤介入治疗器械可以分为消融设备、栓塞设备和其他支持设备,其中消融装置主要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等;栓塞设备主要为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栓塞剂,应用于肿瘤的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经导管动脉放疗栓塞术(TARE)以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其他支持设备包括活检针、导管、导丝、以及非血管支架等。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中期和部分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案。
肿瘤介入目前市场较小,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18年全球范围内癌症新增病例1808万例,发病率为236.9/10万,排名前5位的癌症分别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胃癌。2018年中国新发癌症超400万例,约占当年全球癌症发病23.7%,癌症发病率为201.7/10万,增长势头迅猛。肿瘤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治疗手段,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并列成为临床肿瘤三大诊疗技术之一,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势。活检具有极高的准确率,根据CNKI的文章报道,在肺部恶性肿瘤、肝脏、胰腺、肾脏、肾上腺、脾脏及卵巢等组织肿物方面准确率达90%以上。
肿瘤介入市场在百亿元以上。根据医械研究院数据,中国目前每年约有60-70万人进行肿瘤介入治疗,仅占新发病例的15%左右。根据智械数据和各省集采价格,1)栓塞治疗:栓塞微球终端价格在1千-3.5万元不等,栓塞系统一般为1.2万-1.3万,栓塞颗粒、弹簧圈等装置为1-3千元;2)消融设备:肿瘤的射频消融电极/射频消融导管/微波消融针的价格在1万元左右;3)其他设备:活检针或活检钳依据产品定位不同价格相差较大,一般活检针在1千元以内,超声活检针及活检钳在2千元左右;非血管支架价格国产与进口价格相差较大,国产单价2-6千元左右,进口在2万左右。国内肿瘤介入市场规模(出厂)约50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介入治疗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治疗渗透率有望提升至30%,则中国肿瘤介入市场规模(出厂)有望达到百亿元。
血管介入领域是最大细分市场。血管介入器械主要作用于冠脉、脑血管和周围血管。根据医械研究院,2018年我国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389亿元,同比增长25.08%。其中,冠脉介入手术量达到91.5万台,约占所有血管介入类手术量的80%,市场趋于成熟;脑血管与周围血管介入手术量仅占约20%,尚处于发展初期。
公司腔静脉滤器产品具备可回收优势。公司血液介入主要产品下腔静脉滤器可以安全有效地拦截深静脉栓塞中脱落的血栓而防止肺栓塞发生,已成为接触性溶栓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下腔静脉滤器分为永久性和可回收两种,永久性滤器在人体内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如栓塞、穿孔等,因此FDA建议一旦不需要防止肺栓塞的形成应立即取出。近年来,可回收及可吸收的下腔静脉滤器成为应用热点,公司OptionTM下腔静脉滤器具有可定位的优势,更容易回收。
进口替代空间大。目前,进口厂家占据腔静脉滤器的主要市场份额。国内仅有威高和先健科技的产品获批,其余均为进口厂家,如贝朗、巴德、库克等,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大。
脑血管介入市场规模近50亿。脑血管介入,即神经介入领域器械主要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手术,根据疾病性质亦可分为缺血类(脑卒中为主)和出血类(颅内动脉瘤为主)。根据医械研究院测算,2018年中国脑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为48亿元,同比增长37.14%。进口厂家市场份额超过80%,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中国卒中发病人数达全球首位,脑血管取栓器械市场潜在规模大。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如血栓形成、狭窄、闭塞等,被称为“中风”、“卒中”,致死致残率极高。根据柳叶刀公布的1990-2016年间全球卒中负担数据,2016年全球卒中发病人数为1367.7万人,中国卒中发病人数达551万人,为全球首位,占全球当年卒中发病人数的40%;1990-2016年间,全球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下降8.1%,中国地区不降反增,发病率上升5.4%。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我国脑卒中现患人数高达1300万。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取栓支架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取栓支架市场规模为6亿元左右,随着机械取栓的优势逐步被认知,治疗渗透率有望明显提升,脑血管取栓支架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机械取栓时间窗口更长,公司在研产品脑血管取栓支架弥补国产空白。目前,脑血管介入器械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国产品牌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公司在研产品脑血管取栓支架已在欧洲、日本、香港等地销售,美国地区临床试验已启动,中国地区有望在2020年下半年启动临床试验,上市后有望加快进口替代进程。
高压造影注射器可有效提高造影安全性和质量。影像介入主要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械经皮穿刺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对病变部位进行造影和治疗。高压造影注射器作为造影剂的传输器械,配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计算机控制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以及超声(US)使用,可在短时间内将造影剂集中注入病人的血管或脏器,注射速度、压力、剂量精确可控,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进行CT血管造影的穿刺成功率在99%以上。压力延长管可用于连接注射器和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和/或生理盐水进行血管造影。
高压造影耗材终端市场规模超90亿元,增长潜力巨大。通过造影剂的使用量可以推算出高压耗材的市场空间。根据PDB数据,2019年我国造影剂细分市场中,X射线%市场份额,超声造影剂和磁共振造影剂分别占13.1%和3.3%,份额较小。根据Newport Premium数据,国内造影剂的市场规模在2017年为112.5亿元,预计2021年增长至180亿元,CAGR为12.47%,以此测算2019年中国X射线元/100ml计算,每次使用100ml,则2017年我国X射线亿人次。根据智械数据,一次性高压造影注射器及附件的各省采购价为245元,压力延长管的价格在30-77元不等,以均价50元计算,总计每次高压造影注射器和压力延长管费用约300元,其中端市场规模约90亿元。
2019年9月爱琅美元债务的融资置换工作完成,有一部分是未摊销的融资费用,影响金额1150多万美元,导致2019年公司财务费用比2018年有明显提高。爱琅完成了融资置换之后,利率水平有明显改善,有望节约财务费用。2018-2019年爱琅有一次性费用因素影响利润,2020年有望实现扭亏。
通过三级医院带动医联体销售,积极推动大客户平台管理战略。威高对三级医院覆盖率非常高,有非常好的品牌影响力,三级医院作为医疗医联体的牵头医院,通过医联体模式的分级诊疗,使这些高端医院逐步成为高端医院系,有利于威高产品扩展到医联体的内部,从而拉动销售。大客户平台管理是公司营销领域的重大改革平台,医院由2017年的200多家,增长到2018年的300多家,在原有平台客户的基础上,公司大客户平台增长良好。
公司跻身国内医疗器械第一梯队,布局赛道国内市场规模达1200亿,各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威高股份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04.26亿元,仅次于迈瑞医疗,是收入规模第二的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在多个领域位居国内第一。公司在中国可及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在骨科、药品包装、介入、低值耗材等多个领域市场地位突出,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港股全流通获批利好公司长期发展。2018年7 月10 日,公司H 股全流通试点项目获得中证监批准,公司可将其全部未上市股份或内资股类别股份转换为H 股并上市。这部分股份大部分由其母公司持有,其他股东包括CMF Health Investment L.P.(复星国际)、CDH Investment(鼎晖投资)、Sequoia Capital(红杉资本)。此次全流通获批有利于使大中小股东利益一致,进一步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将提升公司治理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内部拥有更高的股票流动性更有利于向其员工或合资伙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留住人才,并加快运营效率;内资股转为可交易的H股,将为公司提供更有利的融资格局,控股股东可以抵押融资,增加公司融资能力。融资途径进一步丰富,对公司长期发展有利,也增加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整合产品线,有利于巩固公司医疗器械整体解决供应商地位。在公司的八大产品线业务领域中,母公司威高集团另拥有多个相关产品。未来有望整合集团与上市公司的交叉产品类别,尤其是创伤管理、麻醉及手术、介入类资产,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管线,提高产品间协同程度,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中国对骨科、低值耗材等产品采取带量采购,若招标降价幅度过大,或传导至公司出厂端,影响公司利润水平;若公司产品未能中标带量采购,则需要竞争除带量采购外的剩余市场空间,将面临市场份额减少的局面,影响公司收入和利润水平。
公司收购美国爱琅公司,有潜在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爱琅主要业务集中在美国等海外国家,在中国收入占比仅低个位数,未来若由于中美市场的差异以及渠道管理难度,或导致爱琅收入不及预期。
公司收购美国爱琅形成较大商誉(截至 2019年12月底为31.96亿元),整合效益尚待观察,或存在商誉减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