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500彩娱乐),主页毫米波,是指波长在1-10mm、频率约在30-300GHz之间的电磁波。毫米波早期应用在1930年代的军事用途,例如:雷达侦测、导弹制导、卫星遥感以及电子对抗等。
毫米波雷达,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可分为汽车端和道路端,本文重点看车载毫米波雷达。近年来,毫米波雷达广泛应用于汽车ADAS领域,主要进行测距。
本报告,是我们关于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系列报告之一,之前还覆盖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配件几个赛道,详见优塾产业链报告库。
雷科防务——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3.71%。
和而泰——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77亿元,同比增长37.18%;实现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增长58.33%。
上游——可分为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主要由天线(高频PCB板)、射频组件(MMIC)、信号处理模块(DSP/MCU)以及控制电路等部分构成,其中,天线和射频组件是核心的硬件部分。代表公司为:英飞凌、罗杰斯、生益科技、赛灵思等。
软件层面,主要由中游毫米波雷达设备商自己提供,此外芯片厂商如恩智浦等也提供算法。同时随着4D毫米波雷达的出现,高通等拥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厂商也开始加入。
中游——毫米波雷达制造商。国外代表公司有:博世、大陆、海拉等;国内代表公司为:雷科防务、华域汽车、德赛西威、和而泰等。
主流毫米波雷达通过 FMCW(调频连续波)调制方法来测距,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检测回波,来探测周围物体的速度(多普勒频移)、方位角(天线波束)、距离(飞行时间)等信息。
24GHz——2019年全球市占率54.35%,探测距离60m,称为短距离雷达。主要应用于盲道检测(BSD)、车道偏离预警(LDW)、车道保持辅助 (LKA)、泊车辅助 (PA)、变道辅助 (LCA)、倒车辅助(BSD),目前为毫米波雷达中常见产品。
77GHz——2019年全球市占率45.52%,探测距离100-250m,称为长距离雷达。主要应用于自适应巡航 (ACC)、自动紧急制动(AEB)、前向碰撞预警 (FCW)。(AEB是毫米波雷达的核心功能)
毫米波雷达在汽车中的应用相对成熟,早期主要应用于高档汽车中。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博世和AEG-Telefunken合作的35GHz毫米波雷达就已经用于汽车上。到了1998年,奔驰公司研发的77GHz毫米波雷达就用于汽车防撞。
此外,传统毫米波雷达的技术变革不大,导致每一代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在5年以上。以77GHz雷达为例,相对于24GHz雷达只是在测距范围、线性调频信号、信号处理算法、MIMO、电子波束导向等技术上有所突破。
因此,从竞争格局来看,毫米波雷达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外的Tier1厂商。据OFweek统计,2018 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出货量CR5为68%,分别为:博世(19%)、大陆(16%)、海拉(12%)、富士通天(11%)、电装(10%)。
从收入构成来看: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40.76%)、高精度微波毫米波成像探测雷达(31.60%)、智能控制(13.45%)、存储类产品(13.04%)、汽车电子(0.5%)。其中:
卫星业务包括:遥感测控(星上遥感、地面遥感)和北斗卫星导航;军用雷达主要包括:毫米波特种雷达、相控阵雷达系统等;智能控制主要包括:导引头、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弹上计算机、图像处理、数据存储等,应用于导弹、制导弹药、无人机等。
从产品销售地区来看以国内市场为主,占到92.56%。国外业务以智能控制设备为主。
车载毫米波雷达方面,2020年开始量产,是百度阿波罗计划、比亚迪Dlink国内唯一国内合作厂商,此外还与上汽、北汽、一汽、长安等车企开展合作。
二、和而泰——家电控制器(63.88%)、电动工具控制器(17.37%)、智能家居控制器(9.47%)、汽车控制器(2.12%)、健康护理产品控制器(2.05%)。其中:
家电控制器主要涉及厨房大电、小电、冰洗卫浴、生活电器、个护健康等,主要客户为伊莱克斯、阿奇立克、惠而浦、博世西门子等;电动工具客户主要为TII;汽车控制器主要为:空气加热控制器、液体加热器和加热板、点火线圈等,客户主要是Tier1厂商博格华纳、尼得科等。
从产品销售地区来看以国外市场为主,占到68.44%。主要因为下游客户以国外的家电和电动工具制造商为主。
车载毫米波雷达方面,和而泰的子公司铖昌科技可生产毫米波射频芯片,目前主要使用于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和通信等领域,车载雷达应用,目前还在研发中。
从2020年收入体量来看,和而泰(46.66亿元)雷科防务(12.16亿元)。
从车载毫米波雷达来看,雷科防务实现小量出货,计入“智能网联”业务,此块业务还包括面向交通、港口、矿山的路侧感知系统、多源感知融合一体机等,2020年该块业务收入607万元;
雷科防务2019Q2后增速下滑明显,主要受到2018年军用雷达业务(同比+146.48%)高基数影响。2018年军用雷达相控阵,推出全国产的10 余款相控阵产品并实现交付,增速快。
和而泰2020年卫生事件后恢复较快,主要受到电动工具控制器同比增长60.49%影响。电动工具主要应用于房屋建设和装修需求,卫生事件导致美国货币政策宽松,居民购房意愿强。2020年全年,美国成屋销售数量达到了自2006年以来的高水平。
雷科防务2019年利润0增长,主要受到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影响, 同时,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展速度慢于预期。
同时,雷科防务2021年利润增速不及收入增速,主要受到“雷达系统”、 “卫星应用”和“智能控制”业务毛利率下滑的影响。
对增长态势有所感知后,我们接着再将各家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情况拆开,看2021年三季度数据。
一、雷科防务——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3.71%。
2021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40.08%,环比下滑0.94%;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下滑7.07%,环比下滑9.62%。
2021Q3收入同比增长较快。主要是受到雷达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59%的影响,主要是受到今年军用特种毫米波雷达交付的影响。
但2021Q3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到非经常性损益影响,非经常性损益以政府补贴为主,剔除后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4.38%,年初至今净利润同比增长63.62%。从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占利润的比重来看,2020年占到了24%。
2019Q2单季度利润较高,主要受到产品结构影响导致的单季度毛利率提升。具体来看,“嵌入式信息处理设备” 中安全存储产品,当期成为国内首批进入《军用关键软硬件自主可控产品名录》的企业。
二、和而泰——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77亿元,同比增长37.18%;实现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增长58.33%。
2021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同比增长11.83%,环比下滑3.51%;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49.01%,环比下滑3.81%。
Q3单季度收入和利润环比出现下滑,主要受到今年上游芯片和电子元器件缺货和涨价影响交付。
2021Q1收入较高,主要受到卫生事件影响,海外需求旺盛。海外需求可分为两块:
1)北美房地产对于电动工具的需求旺盛。2)海外家电厂商更专注于品牌,将智能控制器从自研转向外包,和而泰的代工模式从OEM向ODM升级,促进了收入增长。
从毛利率来看,雷科防务和而泰。差异主要是产品不同导致,整体看两家公司的毛利率都较为稳定,波动幅度较小。
从物料清单来看,射频前端(雷达主IC)占成本的比重较高,达到了43%。其次为PCB占比16%、辅助芯片11%。
射频前端——目前采用MMIC技术进行集成(集合成MMIC芯片),集成了发射器、接收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及压控振荡器7部分元器件。
MMIC芯片技术被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德州仪器等国外芯片厂商垄断。国内有MMIC芯片技术的,主要是未上市企业为主,其中,意行半导体为国内唯一一家量产了24GHz射频前端MMIC产品。
另外,和而泰子公司铖昌科技生产的毫米波射频芯片,目前主要使用于军用领域,车载毫米波雷达所需要的MMIC芯片还处于可靠性研究阶段。
高频PCB(天线)——罗杰斯、Schweizer,Taconic等国外公司技术领先,国内沪电股份与Schweizer方面有所合作(持股15.24%),技术处于国内先进(但信息披露少)。
芯片——主要为MCU/FPGA和DSP,由国外厂商英飞凌、飞思卡尔等提供。本质就是基带信号处理能力,国内公司紫光国微、上海复旦在FPGA上有一定积累。
和而泰2021年开始净利率小幅上升,主要受到收入增速快于费用率增速的影响。
管理费用率方面,雷科防务明显较高,主要受到管理人员占比较多影响。雷科防务行政管理人员502人,占员工总数的25%;和而泰行政管理人员451人,占员工总数的8%。
研发费用率方面,雷科防务提升明显,主要用于研发北斗卫星相关业务,如北斗芯片、导航模块、以及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驾驶系统、灾情报送系统等。
从ROE来看和而泰较高,主要受到:1)总资产周转率较高。和而泰的存货周转率约4.21次/年,雷科防务约1.09次/年,雷科防务披露主要是公司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2)权益乘数较高。主要是上游供应商结构不同,和而泰对是上游话语权较强。
车载毫米波雷达,主要用于ADAS辅助驾驶(L2等级以上就需要搭配)。因此,关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市场空间,我们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毫米波雷达数量=自动驾驶等级渗透率*毫米波雷达渗透率*不同等级对应的毫米波雷达数量
关于乘用车销量、自动驾驶等级渗透率的假设,我们在激光雷达报告中已经详细预测,此处我们不再赘述。(可回溯激光雷达产业链报告,详见优塾产业链报告库)
乘用车销量:假设2021年乘用车增速为8%恢复至卫生事件前水平,而后维持3%的增长。
自动驾驶等级渗透率:L2我们假设2021~2025年每年渗透率提升5%,L3我们假设2021~2025年每年渗透率提升2%;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毫米波雷达渗透率、毫米波雷达单车搭载量、毫米波雷达单价: